文言文教學必須樹立一個觀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詞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認知規(guī)律,閱讀大體都要經歷一個由表(文字)及里(內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復、理解逐步深化的過程,學生對對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經過一個由“模糊性閱讀”向“精確性閱讀”的深入。要重視學生自得、自悟和語感培養(yǎng)的經驗。在第一課時中,我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通過自主閱讀、合作學習通讀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為“表”。今天,我所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模糊性閱讀”。制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閱讀體驗,理解文意,了解張衡一生的杰出貢獻,學習人物傳記的寫法,感受張衡的人格魅力,激發(fā)愛國情感,培養(yǎng)科學精神。
2、通過生生對話、生師對話,學會分析、歸納和概括等思維方法,同時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其中,學習人物傳記的寫法并會運用是重點;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專有名詞、文化常識,會對學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難度,不僅是本課時的難點,更是文章學習的難點。難點的解決打算通過借助工具書,進行自讀預習——課上貫穿于內容講解——課后歸納整理資料卡片的方式進行。
根據職教語文教學的特點,在這節(jié)課中,我將本著“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實用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以體驗教學為主,中心問題發(fā)散教學為輔,適當利用多媒體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文章的情境。
學習是一個發(fā)現的過程,也是體驗的過程。不論是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還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離不開學生個體的參與,離不開學生自主的體驗。它使語文學習不僅屬于知識理性范疇,更擴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領域。在這節(jié)課中,我將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在個性獨特的閱讀中,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獲得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中心問題發(fā)散教學強調在一節(jié)課中通過圍繞提出的中心問題進行發(fā)散式研究和討論,找出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在最大程度上獲得鍛煉。該教學法的操作原則是“提出問題——誘發(fā)興致;解決問題——激發(fā)探點;發(fā)散問題——開發(fā)智能”。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歸納為兩個字——“對話”。即生、文對話、生、生對話和生、師對話。用對話來完成教學目標,以對話貫穿整個
教學過程。
根據中心問題發(fā)散教學的模式,將教學過程分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fā)散問題三個階段,并設計中心問題:張衡為什么能夠成為世界聞名的偉人?
首先,提出問題。多媒體出示張衡圖片,教師語言導入:在中國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與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齊名并提,他就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科學家張衡。
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為張衡山;1977年又將太陽系中一顆編號為1802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這是當今世界對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學巨匠表達出的一種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張衡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偉人?南朝歷史學家范曄在他的《后漢書•張衡傳》中給了我們最好的解釋。今天,我們要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從而走近張衡,了解張衡。
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誦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領會文章的要旨。大聲朗讀、口熟能誦也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預習中已經要求學生讀過課文,現在要求學生齊聲誦讀,旨在規(guī)范讀音、句讀,體會文章韻律,熟悉課文內容。
接下來,分兩步解決問題。
第一步,通讀文章,了解張衡。教師設計問題進行導讀。
問題1:張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張衡最重要的成就在天文歷算方面,也就是“善機巧”。作者在介紹這一方面成就時,又特別詳細介紹了候風地動儀。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第四段,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候風地動儀。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后,師生對話,歸納為作者從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方面介紹了張衡在科學上最重要的成就——候風地動儀。
夯實知識點:(還未總結完整,主要是重點文言詞句和文化常識)
問題2:除了在天文歷算方面的成就,張衡還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作者舉了什么例子來介紹張衡的成就?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答案。因為文章在上一課已經預習過,所以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善屬文”——作《二京賦》《思玄賦》;“善理政”——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頭腦,高明的政治手段。
夯實知識點:
問題3:為什么張衡在各個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個性化解讀,自由回答。學生經過閱讀,可以發(fā)現文理兼通、基礎寬厚、質樸謙遜、不慕名利、潛心治學、態(tài)度嚴謹等優(yōu)秀品質是他取得重大科學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夯實知識點:
至此,“張衡為什么能成為世界聞名的偉人?”這個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但學生對人物的感知、對文章的理解還不條理。文章以時間為經,以事跡為緯介紹了張衡的一生,是傳記文體的一大特點,也是本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因此,教師有必要與學生一起對前面閱讀內容進行梳理。教師適時提出出問題:作者按照什么順序將這些材料組織在一起的?由此進入第二步,總結全文,了解寫法。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進行回答。提醒學生注意文中表示時間的短語。(幻燈片出示文化常識“永元中、安帝、順帝、陽嘉元年、永和初”等詞語)學生通過閱讀,即可發(fā)現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寫作的。
教師再提出問題:作者對哪些材料進行了詳寫?為什么要這樣寫?
經過前面的閱讀體驗,學生已能較容易地得出答案:作者對張衡天文歷算方面的成就進行了詳寫,而在這一方面中,又特別介紹了候風地動儀。因為天文歷算是張衡成就最高的一個方面,而這個方面尤以候風地動儀為其科學成就的最高點。
這樣,學生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探究發(fā)現,不僅了解了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以時間順序介紹人物,剪裁詳略得當。同時,也明確了人物傳記寫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時間為序組材來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點活動,詳略得當。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發(fā)現的基礎,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內容的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經經歷了一個從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形式美的層層提高的過程。
我適時引導學生發(fā)散問題,進行知識遷移。
前面,我們學習了楊振寧的文章,請同學們根據大屏幕上楊振寧的資料,模仿《張衡傳》的寫法,為楊振寧寫一則傳記。布置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討論在傳記中選擇哪些材料,哪些進行詳寫,哪些進行概括略寫,按什么順序組材,寫出提綱,進行口頭作文。這既能考察已學知識的運用,又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鼓勵性評價,在課上充分口頭表達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在課下形成文字,以強化知識的掌握,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在這節(jié)課上,我用一個中心問題──張衡成為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是什么?將分散、孤立的文言詞語教學,統(tǒng)一在文章思想內容下,如珠在線,多而不亂,使整個教學帶有明顯的綜合性,避免了串講法肢解課文之弊。在作業(yè)中,我要求學生將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文言詞句和古代文化常識進行識記,并歸類整理,為下節(jié)課的“精確性閱讀”做好準備。至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已全部達成,為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更加條理和清晰,小結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對照板書自己完成。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我再次強調本節(jié)課的中心問題:張衡為什么能夠成為世界聞名的偉人?張衡既是巧奪天工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天才,又是才華橫溢的一代文壇奇人,他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我想他的成功,決不僅僅是由于他的天才,如果說這地動儀是金字塔尖發(fā)出的耀眼光芒,那張衡的這些優(yōu)秀品質,便是支撐著塔身的堅固塔基。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張衡這樣的科學家,如今,他們已經化成了科學史上的坐標。
今天,我們來讀他們的傳記,不僅僅是為了知道他們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在了解這些偉人的過程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對偉人的成就和他成功的因素,我們僅僅停留在佩服與震憾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有必要對照自己,檢討自己。我們不可能復制偉人們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們身上所蘊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品質,是人所共通的,也是我們能夠且應該汲取、養(yǎng)成并堅守的。最后,我想用張衡的一句勵志名言來結束這堂課,“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讓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