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是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生為主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題材回答了“怎樣走好人生之路”這個問題。
《走一步,再走一步》記敘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險和在父親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zhàn)勝困難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困難和危險并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不怕它,將它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從眼前腳下做起,就能各個擊破戰(zhàn)勝它的道理。文章通過一個故事生發(fā)出人生感悟,引出一個富有哲理的道理,給人以啟發(fā)和教益。
二、學情分析
對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設計和規(guī)劃。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干勁,所以對學生進行正視困難并積極克服困難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我將主要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三個方面:1、指導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小結出怎樣復述故事情節(jié)的方法;2、指導學生重點朗讀14~22自然段,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并且對其中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兩個“啜泣”的細節(jié)進行品析。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了解中美教育的區(qū)別并從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 復述故事情節(jié)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2 朗讀品析有關重點段落
五、教學程序
。ㄒ唬┣榫皩耄和瑢W們,你們知道中國現代史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嗎?當時的紅軍戰(zhàn)士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硬是用一雙腳板邊打仗邊走路,一步一步從江西瑞金走到了陜西延安。同學們,二萬五千里啊,放在今天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紅軍戰(zhàn)士們,卻用堅持創(chuàng)造了人類戰(zhàn)爭史上的一個奇跡。今天,我們將學習新學期的第二篇課文,課文中的“我”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那么,他又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怎樣的奇跡呢?(見課件1)
。ǘ┲笇褪觯
1 學生默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見課件2);
2 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課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大家想想,這個題目是文中誰說的一句話?
生:(齊)父親
師:對。那是父親對誰說的?
生:(齊)對兒子說的。
師:父親在什么時候對兒子說的這句話?
生:父親在兒子困在半山腰的時候說的。
師:請一個同學將剛才的內容來個小結?
生:當兒子在半山腰,既不能上也不能下的時候,父親對兒子說: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他說的很好。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故事就這樣說出來,好像有很多東西沒有交代清楚。下面,我們來給這個事件配上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等要素,讓它更加具體。
。▽W生根據我的提示完整的復述了故事的情節(jié))
師(小結):他說得很好。同學們,剛才老師教你們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體運用。
如果,老師一開始說,要大家復述課文,很多學生可能不會這樣熟練的說出來,F在,這么長的一篇文章 ,老師利用文中父親教兒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復述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要這樣,先抓主要的人物與事件,再配上時間地點等具體的東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們應該感謝作者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好的“化整為零”的好方法。你們知道這種方法叫什么?學生就會體會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朗讀品析:(14~22)
1 朗讀課文,獨立思考(要求學生根據思考題在課文中進行打記、批注。)(見課件3);
。1)亨特的爸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為什么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呢?因為我認為父親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他對孩子進行誘導教育,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2)課文中對“我”的描寫最突出的部分是什么?(心理描寫)
我為什么這樣設計呢?因為我覺得課文中的“我”在面對困境時的心理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學生們剛剛跨入初中大門,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環(huán)境,一切都很陌生,而且在將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他們肯定會遇到許多的困難和困惑。認真反復地朗讀品析心理描寫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今后他們走出心理的困境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借鑒。
2 分組討論:(第1題分給1~3組,第2題分給4~6組)
在討論前,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閱讀體會;在討論中,要求學生對各自的觀點進行分析、整合,并且小組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答案;在討論后,要進行全班展示。
3 結論展示:(見課件4)
。1)亨特爸爸是一個愛孩子(尋找孩子,很有耐心)、善于誘導教育孩子的人。他將一次孩子生命面臨的危機變成了一次促進孩子成長的良機,讓他病弱幼小的孩子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對那時候的亨特而言,確實是一個奇跡,因為當時他認為自己“下不去”“會摔死”。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大的區(qū)別。假如中國父親遇到類似情況會怎么做呢?由此展開小小的討論。
(2)心理描寫:恐懼(頭暈目眩)——絕望(絕對、啜泣)——麻木——遲疑(嘗試 小心翼翼)——自信(信心大增;成功:巨大的成就感、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4 小結: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基于朗讀的品析,所以對課文中的幾處細節(jié)(特別是兩處“啜泣”)要求學生反復品讀,我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范讀,以提升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
(四)表達感受:
1、學習完課文后,我要求學生用一句話來表達對課文的感受,這句話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2、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提供一個范例(見課件5)。如:我多年來堅持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并且做了一百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發(fā)表了十多篇教育教學論文。有同事問我是怎樣堅持下來的,我說:每天做一點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時候要像姚明那樣,揮一揮緊握的拳頭,學會鼓勵自己。
3、我展示以上的例子后,讓學生默讀例子,然后再仿照這段話說話,讓他們感悟課文中所表達的生活哲理。
(五)課堂小結:(見課件)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文中的父親就是用這種實際的教育方法教育了“我”。在相信自己的同時,也應該相信別人,特別是經驗比你更豐富的人,前面的風景更好,只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才可能看到更美的風景,但也不要完全依賴別人,更不要總是被別人抱著走、牽著走,只有自己走出來的路,才是最美麗的風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漠然“置之”,哪怕你只有一點點能力,也應多加關心、幫助別人,一人獻出一點力,一人獻出一點愛,那就是團結的力量,那就是大愛。讓我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激勵自己前行,相信你自己,你是最棒的。
六、教學方法
整堂課的教學中我運用情景導入、層層誘導、討論交流、提供句型等教學方法,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附教學反思,附課件:
教學反思:
上完這篇課文后,我覺得以下幾點是處理的比較成功的。
1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我認為一篇課文應該教什么,教材編者是有明確意圖的。意圖在哪里呢?就在單元提示,課前提示以及課后研討與練習中。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就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尋找到教學要求,并結合我班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的。如果不能從教材本身尋找確定目標,則課堂要么是面面俱到,要么是無的放矢,不能做到一課一得或一課幾得。
2 充分的將課文內容融匯到教學過程中。整堂課的課題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個很平凡的故事,但是在當時的“我”看來是一段了不起的經歷,在五十七年后的亨特看來還是一段“永遠忘不了的經歷”。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實在是太重要了。每個人都是在嘗試、堅持中成長、成熟、成功的。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中對“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成功”的生活哲理有更深的體驗,我在復述課文、朗讀品味的環(huán)節(jié)中也是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思路對學生進行誘導的。在“表達感受”環(huán)節(jié)中,我還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給學生提供范例,讓學生具體、充分感受“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巨大魅力。
3 這篇課文讓我看到中美兩國教育方法存大的差異:假如這件事發(fā)生在今天的中國,家長所采取的方式一般與莫頓、亨特父親的方法不同,也許是搬梯子,也許是打110、119,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但是這種解決方式不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跡。美國十分注重鼓勵孩子自主、嘗試、創(chuàng)造,這也是美國科學技術至今領跑全球的根本原因。反觀我國解放后的教育,連一個諾貝爾獎都拿不到,連錢學森先生逝世前也感到十分遺憾。因此,我在教學中也開始誘導學生嘗試、創(chuàng)新,盡管效果不一定很好,但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我同時也想讓孩子們理解父母親,他們有時候讓你自立,比如洗衣服、做飯、獨自出門都是愛你的一種體現。
以上說課多有不周敬請評委及各位嘉賓批評指正,我一定虛心接受!